财会金融学院联合广发银行昆明分行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主题活动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金融诈骗类新型犯罪行为大量滋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投资理财等名义,编造各种理由进行金融诈骗,不少人因此上当,金融诈骗已然成为新时代新社会的一大公害。为有效防范金融诈骗,为大学生普及金融安全知识,3月16日下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二级学院财会金融学院联合广发银行昆明分行在我校200人报告厅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活动由共青团财会金融学院团委组织。
此次宣讲由广发银行昆明支行李有华、颜欢、张敏三位老师主讲,宣讲内容涵盖了信息保护、反对校园贷、主动“断卡”等。
李有华老师向同学们详细解释了什么是个人的基础信息,其中包括身份证号码、社会信息、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等。对于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老师向同学们做出了介绍,例如不要轻易将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不要轻易点击商业机构发来的链接,不登录不明WiFi等等。除此之外,老师对新颁布的国家政策中消费者金融信息使用规定、CBG对信息保护管理规定以及对于个人信息被泄露了以后的措施也做了具体讲解。
颜欢老师给同学们揭露了校园贷的真实面目,其中,颜老师介绍,校园货有裸贷,分期贷等,目前大学生网贷现象十分普遍,网贷平台多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同学们进行贷款。为了防止被骗,她呼吁同学们不能向陌生电话、信息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需要办理贷款请到正规的机构办理,不要在第三方APP或网站泄露个人信息。
张敏老师从何为“断卡”,何要“断卡”进行讲解,让在场同学了解到断卡实际是为折断电话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一大根源是电话卡和银行卡的管理失控。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被骗子购买后实施诈骗,以至于在追查和打击过程中遭遇重大的困难。“断卡”行动有助于斩断非法买卖链条,对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活动过程中,昆明分行的老师分享了一例典型的买卖银行卡的案例,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买卖银行卡“陷阱”的特点与常见手段并学会及时防范应对。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通过案例分享结合问答互动的形式有效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珍惜个人征信,养成良好的理性消费习惯。此次活动受到了到场师生的一致好评,增强了同学们对金融业务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防范金融电信诈骗、”校园贷“的意识,更好的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此次“金融知识进校园”主题宣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广泛的向我校师生普及了金融知识。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对大家起到警醒提示的效果,不断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自觉抵制校园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转自:财会青年
Copyright 2023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共青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校区: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 安宁校区: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 滇ICP备05007082号-1